郭台铭重回中国台湾首富宝座,这事说起来有点意思。8月底,工业富联股价涨停,市值干到1.07万亿,成了A股历史上第一只破万亿的科技股,风头一时无两。郭台铭通过多层持股,间接持有工业富联约10.54%的股份,这一波下来,光是账面财富就多了786亿,身家飙到135亿美元,把富邦蔡家、国泰蔡家这些老对手都甩在了后面。
这事儿得往回看。2025年4月,郭台铭还在福布斯台湾富豪榜上排第四,跟第一差了34亿美元。谁能想到,短短四个月,差距就反超了。核心原因就一个——工业富联的股价从4月的14块多,涨到8月底的53块多,四个月翻三倍,7月以来涨幅更是高达158%。这种行情,说白了就是搭上了AI的快车。
工业富联现在早不是当年那个“血汗工厂”了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营收3607亿,净利121亿,同比都创了新高。第二季度单季营收破2000亿,服务器整体营收涨超50%,云服务商订单同比飙升150%,AI服务器增长超60%。英伟达的GB200系列量产爬坡,出货量节节高。TrendForce都说了,今年AI服务器产值预期2980亿美元,占整体服务器七成以上。工业富联现在就是给全球AI巨头“造铲子”的,谁淘金,它就卖工具,生意稳得很。
这背后,是郭台铭的“回头路”。早些年他大手一挥,要去印度、美国建厂,结果呢?印度基础设施拉胯,良率上不去;美国威斯康星的工厂投了20亿,产能利用率才12%,成了个花架子。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野心,被现实狠狠打了脸。眼看海外路走不通,2024年郭台铭又回来了,70多岁亲自上阵,在郑州、深圳扩建工厂,投资数百亿升级产线,还捐款建,诚意拉满。
回来之后,他立马调转船头,全力押注AI算力基础设施,绑定英伟达,转向国内。这一招很老道,也确实奏效了。2024年云计算营收就涨了64.37%,首次超过通信设备,成了第一大业务。2025年继续高歌猛进。
有意思的是,推着工业富联这波行情的,居然是散户。从7月到8月底,机构资金流入477亿,而成交额20万以下的中小资金流入2001亿,其中4万以下的就贡献了971亿。大股东持股集中,流通盘小,散户成了主力。这些真金白银,硬生生把郭台铭又抬回了首富位置。当年他放话“给大陆赏饭吃”,如今又被大陆资本市场推上巅峰。互联网的记忆确实只有几秒,股民的心胸,也确实宽阔。
追加内容
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!